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
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
水泡處理
水泡處理:
1. 若有水泡須先將水泡內之組織液排出,水泡會增加傷口壓力,導致疼痛加劇。
2. 以較粗之縫衣針或鋒利小剪刀,先用打火機消毒尖端後(也可至藥局買20號之注射針頭),由水泡之側面輕輕刺破一個缺口,讓組織液自行流出,或拿棉球、棉花棒輕輕壓迫加快其流出速度;保留水泡的皮,覆蓋在原來的水泡處保護傷口。
一般人稱水泡不要弄破,否則會感染、留下疤痕等,這種說法並不完整,水泡內之組織液若不排出,除增加傷口疼痛外,若沒有將傷口包 紮,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動作都有可能會摩擦到傷口而使水泡破掉,那才會導致感染的危險
包紮:
1. 將藥膏平均塗抹於化妝棉、紗布或以生理食鹽水潤濕舖平之棉花上。
2. 塗抹藥膏之厚度最好超過3~5mm(約為一般玻璃窗之玻璃厚度),紗布必須大於傷口邊緣1公分以上,如此方可緊密覆蓋保護傷口,以免受感染。
3. 蓋上紗布後以紙膠固定,最好加上網套。
4. 洗澡時直接淋濕傷口都沒關係,因為軟膏厚度足以阻隔水份滲入,洗完澡順便換藥吧!一天換一次,以免傷口產生之分泌物發臭。
5. 約8~9天可痊癒。
6. 如何判斷何時該停止包紮
傷口產生之分泌物並非化膿,而是壞死細胞與組織液等之混合物。我們的身體經過藥物作用啟動防護機制,將壞死組織慢慢排出,這是正常的清創作用。
一般人稱傷口不可包紮、要透氣才不會化膿潰爛,這是錯誤的觀念,不包紮增加感染機會,而透氣的結果讓傷口表面結痂,壞死組織無法排出體外導致48小時後紅腫發炎,不僅延後痊癒的時間,還會因此留下疤痕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